bifa必发品读 旧衣服像老朋友一样亲切我一直不喜欢买新衣服,不仅仅是节俭的原因,还觉得旧衣服更合身、更柔软、更舒服,就像老朋友甚至家人一样亲切。
记得小时候,大概只有过年,母亲才会给我买上一套新衣服。那是真正的“一套”,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外套、内衣、帽子、裤子、袜子、鞋子。年三十的早晨,当我从梦里醒来,枕边已摞着母亲为我准备好的新衣服。一件件穿上,吃饭,出去玩,大呼小叫……童年的冬天,并不觉冷。
但母亲是渴望的。她总是怕我们冷,怕我们穿得破会被人嘲笑。我家邻居有个在城里上班的亲戚,有时会送一些自家孩子穿小的旧衣服给他们。母亲看到邻居家孩子身上那些旧衣服,说有个那样的亲戚多好,能省不少钱呢。那是母亲对一家人衣食无忧的羡慕,对好日子的羡慕。
当时还有个村人在镇上的工厂上班,发工作服和劳保手套。他将攒下来的工作服改一改,就成了孩子的新衣,还用劳保手套拆出的线织成“毛衣”给孩子穿。而我却一直是一件棉袄过冬——从立冬那天穿到第二年清明,长到十六七岁才有了人生中第一件毛衣。那件毛衣不仅硬邦邦的,还扎人,我只穿了两天就绝不肯再穿了。那些年母亲总是数落父亲,说他没本事。
平常日子,母亲极少给我买新衣服。我哥的衣服穿小了,就成了我的;待我穿小了,如果还没有破得不成样子,就送给别人;实在不能送的,就被母亲剪开,成为缝补衣裤鞋袜的材料。最后,那些攒起来的小碎布,还可以打“壳子”——抹上糨糊,一层层叠到一起,成为制鞋的必需品。母亲懂得一丝一缕的来之不易。
我有一个同学,上面有5个哥哥,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待轮到他,已经是补丁摞着补丁。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未见他穿过没有补丁的衣服,包括过年。那个同学后来考上了大学,成为那些年里村里唯一的大学生。
读初中的时候,日子开始好起来,一些新名词比如“的确良”“平绒”“腈纶”“纯棉”……也出现了。与现在不同,那时“纯棉”最不受人待见。农人们没见过高科技产品,但棉花谁没见过呢?之前的漫长岁月,我们所穿的衣服,不都是“纯棉”吗?况且纯棉衣服有两个缺点,一是易变形——买件背心,穿一阵子,便成了围裙,脖领也变得比腰围还大;二是不结实——穿不过半年就会破洞。有次我说给一个年轻人听,他不信,说一件纯棉衣服怎么也能穿上几年吧?我告诉他,那时的“穿”与现在的“穿”有着天壤之别。现在一件衣服,说是穿了三五年,但大多时间挂在衣橱里,事实上也就洗过几水。而那时候一件衣服穿上身,基本就都在身上了,甚至晚上睡觉也不脱下,加上劳作时的汗浸与磨蹭,什么样的衣服能耐得住?那时的“洗”与现在的“洗”也不一样。现在把衣服放洗衣机里滚一滚,对衣服的伤害不大;但那时,想要把衣服洗干净,不但要放在石头上搓,还要用槌衣棒反复敲打……再后来,口袋里的钱多起来,市场上的衣服也多起来,什么面料和款式的都有。
现在,打开衣柜,里面总是满满当当。因为儿子正在长个子,家里每年都会淘汰掉一些衣服。我把它们分成三类:不能再穿的内衣,直接扔掉;还能穿的外套,洗净包好,放进小区的捐衣箱;有一些看上去还很好的则挂到网上,免费赠送bifa必发。
最初,我以为根本没人会要那些已经穿过的衣服,但是每一次挂出去,它们都会被人拍下。这世上,或许还有着一些生活条件不太好的人,但我希望他们将来回忆时,除了日子过得差一点,都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