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fa必发面对“高烤”他们用汗水诠释责任——记榆林新材料集团一线工人高温下的坚守

      |      2024-08-05 21:37:57

  bifa必发面对“高烤”他们用汗水诠释责任——记榆林新材料集团一线工人高温下的坚守骄阳似火,炙烤大地。在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有这么一群劳动者,他们不惧“烤”验,抢时间、保进度,顶烈日、冒酷暑,坚守岗位,挥洒汗水,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劳动者的职责和使命。他们是头顶烈日的项目质量管理员,为了工程项目如期完工全力以赴。他们是全副武装的电力维保检修工,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运行。他们是穿梭在焙烧炉间的焙烧工,用敬业和坚守定格成了一幅幅感人画面。他们是……在每一寸被高温炙烤的大地上,那些嘀嗒的汗水声背后,是对初心的深深执着,是为使命的不懈奋斗。

  你能想象在70℃的高温下挥汗如雨,却还要穿上密不透风的工作服直面900℃的电解液吗?你经历过在几近40℃的高温下精心操作8个小时以上吗?这,却是榆林新材料集团一线劳动者习以为常的日常工作。

  在铝业分公司电解一厂房,今年49岁的电解工乔建祥将三齿耙、大小钩等十几种自制工具准备齐全后,准备换极作业。

  作为年龄最大、工龄最长的老电解工,他用责任和担当坚守在电解槽旁,用行动践行了“择一事,终一生”的无悔誓言,为榆林新材料集团铝业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一顿繁杂的操作后,乔建祥指挥天车将残极提了起来,当天室外温度32℃,而电解槽旁此时的温度更是高达50℃以上,靠近电解槽纵使穿着厚厚的劳保服,依然会明显地感受到肌肤的炙烤,汗水湿透衣背仍在坚守,捞块、扒沉淀、检查邻极……整个作业持续了20分钟左右。

  回到室,乔建祥妥妥一个水里捞出来的人,汗顺着手指往下流。“刚才的换极有20多道工序”乔建祥说。两水平测量、导杆画线、扒辅料……乔建祥边喝水边介绍作业工序,深厚的专业水准显露无遗。

  “捞块、扒沉淀是最危险,也是最难熬的,液体电解质有900多度,老乔是铁人不怕热”,旁边的工友打趣道。此时回想起作业的场景,记者仍心有余悸。

  工作25年来,乔建祥就职于两家电解铝厂,目前他负责的小组有24台电解槽。“这些槽子就像我的孩子,闭着眼都知道每台的槽况”。乔建祥说:“热点累点也没啥,只要能把准每台槽子的脉,再多辛苦也值得”。

  这是乔建祥的心声,也是榆林新材料集团铝业人的共同心声,他们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奉献写在心中,不舍昼夜守护电解安全。

  走进发电分公司,46米高的空冷岛扑入眼帘,汽机辅机班孙增逸正身穿着劳保服奔忙在作业现场,守护着发电大动脉的运行。

  刚下电梯,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不要碰旁边的把手……”孙增逸的话来得晚了点,滚烫的感觉袭手而来,“这个大概有60多度吧”,孙增逸补充道。

  今年是孙增逸进入发电公司的9个年头,他忠厚老实、寡言少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担当和战高温、斗酷暑的劳动精神。

  一排排翅片呈波浪形对立,中间不到40CM的通道就是维保通道,也是孙增逸和同事们平时检修的场所。

  “夏天炎热,对检修的要求更加高bifa必发,我们必须确保每一个翅片散热正常,排除间隙堵塞”,孙增逸仔细地查看翅片间隙,时不时用扳手拧紧冲洗架接口等设备。

  “今天没有冲洗任务,平时我们就是抱着电机,背靠在翅片上,装好水盘、冲洗管、控制柜等设备再进行清洗”,孙增逸指着冲洗设备说。

  “固定架都有60多度,翅片得有70度吧。”孙增逸看着记者,没有回话,回过头默默地查看着每一个细节。

  “榆林地区风沙大,柳絮杨絮也多,单位上了自动冲洗装备以后,我们的工作压力相对减小了,但是巡检维保马虎不得”,下空冷岛的路上孙增逸说。

  他话不多,对工作的事门清,这是他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对他而言,坚守岗位保供电,用心用情守护光明与温暖,心中就有一种满足感。

  这是榆林新材料集团基层劳动者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一个生动剪影,他们与烈日作伴、与高温共舞,以最平凡的身份展现最动人的身影,在责任和汗水的印记中书写着平凡人的追梦。

  在阳极分公司焙烧车间,一排排坐落有序的焙烧室正在进行阳极生块焙烧,通过火眼能看到里面火热的生产场景……

  “这个面上的焙烧炉有36室,阳极生块烧熟以后经过组装交由电解铝使用”,负责焙烧炉的移炉作业、设备巡检、工艺控制等工作的王海龙说。

  王海龙从上到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戴着厚厚的手套,身上的工服被汗水完全浸透,顺着面罩才能看到他那俊黑的脸庞。

  “这个是把控炉内温度的关键,可以说是工艺控制的眼睛”,说着,王海龙把热电偶提起来放到燃烧架上。炭块制品热电偶是一根长约1.5米,1000多度烧的红透的合金长管,隔两米远都能感受到强烈的炙烤。

  “移炉的时候,就像炉子上抱火棍,下烧上烫”王海龙边干着活边打趣。“这是个细活,也是个危险的活,精力稍微不集中,就有可能烫伤自己”,保持定力、马虎不得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在车间,王海龙刻苦钻研,不断充电,每天都要和这些热电偶打交道,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专注,掌控着炭块烧制的每一道工序,为企业综合创效的同时,也把自己锻造成了班里的技术能手。

  “劳动里蕴涵着价值追求、家国情怀,也隐藏着成长的密码。”王海龙说,对于新一代劳动者来说,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事业、单位,所以奋斗、拼搏、勇毅前行。

  31岁的工程管理部范晓,穿梭在各个工作面之间,查看施工质量、检查车间钢结构吊装作业是否符合施工方案,盯守吊装是否符合作业规范……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滴落。

  走出空调房,扎根在一线,靠前指挥、现场协调,工程管理部设在了施工现场的简易房里,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三控三管及协调工作,范晓办公室就在这里。

  “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现场溜达一圈”,范晓说。往往这一溜达就是一整天,没有紧急的事,就泡在施工现场,这一泡就是几万步。安全员李树喜说,“范晓怕热,天天蹲守现场,索性连头发都剃了。”

  “温度再高,项目建设的质量不能降低”,带着陕北人憨厚的微笑,范晓坚定地说。看着一排排钢梁钢柱有序拔起,就是范晓最大的成就感。

  平凡铸造非凡,匠心守护初心。乔建祥、孙增逸、王海龙、范晓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是榆林新材料集团争做高质量绿色转型发展的生动掠影,展现了有色人高温下坚守闪光的精神世界,以及深藏于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他们默默奉献、矢志坚守,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践行初心使命,以自强不息的坚韧品格勇立时代潮头,将劳动精神融于生命,在最平凡的岗位闪耀光芒,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才能深深体会。

  闻鼙鼓而思良将,昌锋镝以建奇勋。在榆林新材料集团,还有许许多多胸怀壮志、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劳动者,用勤劳双手和坚毅精神,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生动诠释和深入践行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大家步调一致向前进,不破楼兰终不还,必将汇聚起榆林新材料集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磅礴合力,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新篇章。